微信分享图

0598 清康熙 金四臂观音及嘎乌

金四臂观音及嘎乌
拍品信息
LOT号 0598 作品名称 清康熙 金四臂观音及嘎乌
作者 -- 尺寸 高7.3cm;龛高10.5cm 创作年代 清康熙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膛内刻「天一」款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观音菩萨全称「观世音菩萨」,据佛典记载,观音菩萨具备六根大圆通智,能变现三十二种化身,为众生解救各种苦难,还是西向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能为众生来世安排美好的归宿。千百年来,观音以其慈悲法力受到了我国各民族人民的广泛崇信,尤其在藏传佛教中有众多形象,每一种形象都代表着一种佛教思想,一种宗教功用,都是观音菩萨慈悲与智慧的不同化现。其中四臂观音是观音菩萨最常见的形象,也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种类和形象。清代宫廷崇信藏传佛教,尤其是康熙时期对四臂观音的信仰十分重视。
此像以纯金铸造,体量虽小,但颇为沉重压手,整体铸造精细,头戴五叶花冠,头顶束高发髻,顶有化佛,余发垂肩,耳下垂耳铛,面相圆润,神态宁静。上身双肩披帔帛,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宝带,腰带下缀有联珠装饰;胸前佩项圈和联珠式璎珞,手足戴钏镯。帔帛及僧裙皆用写实手法表现,生动自然,给人以丝织物的柔软质感。跏趺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于胸前合掌作祈祷状,余二手举于身体两侧,右手持摩尼宝珠,左手持莲花。莲花座造型优美大方,做工极其讲究,其整体呈半月形,宽大厚实,仰覆莲花瓣上下对称分布,环绕莲座一周,上下边沿各饰一周联珠纹;莲座上缘垂下两条飘带,莲瓣宽肥饱满,其边缘及头部皆饰有精美的卷草纹饰,为康熙宫廷造像的典型特征。配套的藏式嘎乌亦制作精良,正面作壶门式,边缘以锤揲工艺装饰八宝及海水江崖,上施以鎏金,分外华美。“嘎乌”是藏语音译,即奉置护身佛的盒子。盒内除可奉置护身小佛像外,还可奉置印有经文的绸片、舍利子、甘露丸,以及活佛的头发、衣服的碎片等。一般挂在脖子上,或斜挎于腰间,作为护身之用。
此像选材如此讲究,显示了皇家造像不惜工本的超强实力,同时亦有其深刻的宗教寓意。黄金自古以来即为贵金属,且为藏传佛教中之七宝“红玉髓、蜜蜡、砗磲、珍珠、珊瑚、金、银”之一,以此铸造,在用材上进一步突出了造像主题延寿的宗教功用。可资参考者见有北京保利2016年春季拍卖会6379号拍品“清乾隆 御制银嘎乌奉砗磲、纯金白度母”,亦是以名贵特殊材质制作的小巧随身佛,与本品如出一辙。
清代宫廷造像始于康熙时期,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年为藏传佛教做出了许多贡献和功德,如册封五世班禅大师,在北京和承德等地兴建玛哈噶喇庙、永慕寺、资福院、溥仁寺、溥善寺等喇嘛寺庙,特别是在皇宫内设立「中正殿念经处」,率先将藏传佛教引进了宫廷。「中正殿念经处」负责为皇家念经祈福,同时也是一个最早造办佛像的机构。康熙宫廷造像继承明代宫廷造像遗风,同时也开启了时代新风尚,佛像造型规范,气势恢弘,工艺精细,形象生动写实,与其后的雍正和乾隆宫廷造像有着明显的区别。目前遗存下来的造像实物不少,但带有纪年铭文的造像发现不到十尊,大多是没有纪年铭文的造像。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为数不多的纪年造像为我们了解和鉴别康熙宫廷造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本件四臂观音像在造型样式、装饰风范、表现手法、工艺技术等方面完全符合康熙宫廷造像特点,特别是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铜镀金四臂观音像神貌极其相似,显示了康熙宫廷造像精致典雅、富丽堂皇的皇家艺术风范。